咨询电话:133-8522-2588

— 全自动割草船 —

全自动割草船

蓝藻治理:政策和技术需双管齐下

来源:极速体育nba    发布时间:2024-02-15 07:20:51

产品详情

  春夏之交的南方是多雨的季节。5月初的一场大雨把太湖的湖面冲洗得略显干净,而伴随着风力,已成凝固状的蓝藻在无锡犊山水利枢纽一角积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在太湖梅梁湖仙岛湖面中央,隐约可见的绿色随着波浪摇曳,时隐时现。

  这是记者5月8日在太湖梅梁湖水域看到的情景。在岸边休息的蓝藻打捞工人和记者说,和去年这样一个时间段相比,蓝藻出现得更早了些。

  回溯到去年5月,伴随着一场大规模的市民饮水危机,泛滥已久的太湖蓝藻将无锡推到风口浪尖上。而事实上,尽管无锡市一直在太湖治理上投入很多心思,但这场浩大的工程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明显的成效。

  面对我国蓝藻暴发愈演愈烈的现状,整体的治理方案须同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治理方案相结合。得知无锡市引进“海归”人才“530”计划A类项目,北京蓝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多用途蓝藻处理技术已在太湖梅梁湖3平方公里湖面范围内中试且效果明显的消息后,记者一行来到无锡实地体验,就蓝藻治理的有关问题以及蓝景公司的蓝藻处理技术采访了蓝景公司首席技术官张毅。

  蓝藻生长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常于夏季大量繁殖,腐败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并且有腥臭味的浮沫,淡水中称作水华,海水中称作赤潮。如果其中含有铜色微囊藻或水华鱼腥藻,则该水域的水往往有剧毒,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外,这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国内江河湖泊的水华及沿海赤潮现象频繁发生,特别是2007年无锡太湖大面积蓝藻暴发给市民生活带来直接影响。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了蓝藻水华治理工作。张毅表示,就他所了解到的,现有的治理蓝藻的技术主要有机械打捞、化学固磷、超声、微生态处理、电磁波处理、光催化等几十种技术与方法。但这一些方法或是缺乏系统和连贯性,或是成本过高、治理不彻底,更有甚者会带来二次污染。

  从全球范围来看,蓝藻水华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早期就已然浮现,它们多采取技术治理和环境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日本实施湖泊富营养化防止条例并制定了全面的营养盐控制策略;丹麦政府强制城市污水厂实施除磷脱氮技术。

  美国还采取生物措施,包括水生植被恢复、重新引进土著鱼种、消除外来入侵种类及群落结构调整和行政管理等措施,效果明显。但这种治理方案的实施不仅周期相当长,而且牵涉各方面的协调合作,耗资巨大。

  “而我国目前在应急状态下主要采取的是物理打捞和化学方法抑制蓝藻,其中化学抑制的方法只会是雪上加霜。”张毅指出。

  据了解,蓝景公司的蓝藻处理技术是该公司的海外归国博士团队历时3年时间研制的。该项技术获2006年首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后,被无锡市“530”计划引进。政府奖励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并3年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住房公寓。尤其是在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多次关注下,无锡浩淼科技有限公司得以成立,并对该项目成果实现转化。

  张毅介绍,这一技术是将量子物理学和电化学结合,通过催化作用把水中的氯离子、水分子电解为具有高氧化活性的物质,与水体中的细菌和藻类细胞、DNA、RNA发生强氧化反应,打破其细胞壁,分解其细胞核内的物质,使蓝藻细胞失活或死亡,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纤维素,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对微生物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经实验及数据分析,张毅认为该技术和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势:适用于流动性、区域面积大的水体;安全电压,对水体中的鱼类动物及水生植物无危害;对水体中的活藻一次性平均杀灭率达95%以上,对水体中的产藻毒藻类的平均去除能力可达95%;可以像船一样在湖面航行,具有灵活的远程工作上的能力;不产生二次污染;综合运行成本低,常规使用的寿命长。

  据悉,在实验室,团队经过上千次大小规模不一的实验后,去年该技术在国家广电总局顺义培训中心、北京稻香湖水体里成功试验。今年以来,博士们经过3个多月的苦战,耗资450万元,打造出以船为载体的“蓝藻处理平台”。

  记者在试验现场看到,无锡梅梁湖犊山水利枢纽的两条河道里,一边是人工打捞,另一边是“蓝藻处理平台”在作业。一段时间过去,两厢对照,“蓝藻处理平台”在蓝藻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上对比十分明显。据了解,依靠人工打捞,一人每天只能打捞5亩左右的蓝藻。而“蓝藻处理平台”则可实现单艘船一天工作6小时即可清除蓝藻583亩左右。

  近年来,为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维护城市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无锡市在蓝藻治理上大动干戈。除了关闭大批污染的工厂,对现有企业的废水排放采取“谁排放谁买单”的政策,从源头上限制污染之外,还从长江引入大量的水进入太湖,目的是提高太湖的水位,稀释污染水源。

  尽管如此,今年的蓝藻仍是如期而至,单靠无锡政府单方面的努力并不可能抑制蓝藻的暴发。

  蠡湖建设办公室主任孙志亮曾表示,太湖治污并非朝夕之事,而是一场持久战,如今的太湖水质处于劣质,只要温度、水流和光照等条件适宜,蓝藻水华仍会大规模发生。“如今蓝藻暴发是一个数年积累所形成的生态后果,即便努力控源治理,污染也将延续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据记者了解,10年来,滇池治理似乎也从未松懈过,各级有关部门在治理滇池上投入大量治理资金,但水质仍无显著好转,目前滇池依然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1991年,澳大利亚达令河系发生世界上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蓝绿藻水体,绵延1000公里以上,花费了上亿美元的治理,仍收效甚微。

  “目前太湖的富营养化已呈积重难返之势,要想在短时间里完全解决蓝藻问题,国内外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好方法。”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蓝藻,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政策到技术,各方面协调配合,将整个生态系统恢复才能成功。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蓝藻处理技术能很好地为太湖治理做个示范。通过这一个平台的中试,呼吁全社会来关注,以达到推广和应用。”张毅说。

相关推荐